400-888-5135
在對光源色描述的過程中,涉及到多個與此相關的顏色概念,其中就包括光色、光源色、物色和固有色等。那么,什么是光色?什么是光源色?什么是物色?本文對光源色相關的顏色概念進行了介紹,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!
光的顏色。光刺激人眼感紅、感綠、感藍錐形細胞并引起大腦神經(jīng)活動的物質(zhì)特性。感色是人眼的基本特征之一。發(fā)光體的顏色與其溫度密切相關,色溫決定色相。光具有激起眼睛顏色感覺的本領,沒有光,人眼看不見顏色,所以說“色由光現(xiàn)”。白紙在鎢絲燈下偏橙,在日光燈下偏藍,所以說“色隨光變”。光色的多樣性,構成物色的多樣性,成就彩色攝影的豐富性。
發(fā)光體的顏色稱光源色。不同的光源(自然光、人工光)色溫不同,顏色不同。正午時的日光和閃光燈的光呈白色,稱白光;光源有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等多種,稱色光。
①白光。白光照射在消色物體或彩色物體上,其反射光呈物體顏色。
②色光。一種色光照射在消色物體上,其反射光呈光源色;兩種色光照射在消色物體上,其反射光呈現(xiàn)加色效應。色光照射在色物上,其反射光呈現(xiàn)減色效應。
非發(fā)光物體的顏色。物體的反射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狀、大小以外的色覺特性。物色由物體表面的反光率和照射它的色光的色溫決定。顏色是其特性作用于人眼引起的生理感知和心理感知,顏色概念諸如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等,是對顏色特性的描述。色感的形成過程是:光→物→反射能→眼→腦→顏色。
又稱真色。某色光照射物體時,該物體反射出的某波長的光波所顯現(xiàn)的顏色。不同物體對不同色溫光源具有選擇性吸收和選擇性反射的特性。
(1)色由光現(xiàn)。視覺實踐證明,沒有光,人眼什么也看不見。有光才能看見物體的顏色,所以說物體的顏色由光而顯現(xiàn)。
(2)色隨光變。色隨光變與光譜成分有關。同一景物在不同色溫光源下,呈現(xiàn)不同顏色。例如,同一天空,日出時呈紅色,正午時呈白色。物體的固有色,在晨昏直射光條件下難以顯現(xiàn);只有在散射的白光(復色光)的照明下,才能顯現(xiàn)出來。離開這一條件,固有色就會改變。例如,在散射日光條件下,紅花所以是紅色,是因為紅花只反射日光中紅色波長的光,而吸收了其他波長的光。又如,直射陽光強烈時,綠樹的葉子有的不僅不綠反而非常白亮,藍色海水的波紋有的不僅不藍反而非常白亮。這是由光線的照度和照射方向,使葉子和波紋產(chǎn)生的偏振光而造成的。色隨光變與物體的質(zhì)地、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(反光率)有關。不同景物在同一色溫光源下,呈現(xiàn)不同顏色。物體表面粗糙(反射率低),容易呈現(xiàn)物體的固有色;物體表面光滑(反射率高,易產(chǎn)生偏振光),不容易呈現(xiàn)物體的固有色。
(3)物理顏色。同在白光下,紅花紅,綠草綠,白紙白,黑墨黑,這是因為物質(zhì)表面所含的色素不同。色素與色光有某些類似,色光照射物體色素時,色素與色光同性相斥,異性相吸。物體表面色素吸收與其顏色相異的光,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光,從而顯現(xiàn)物體的物理顏色。沒有光,物理色不能顯現(xiàn),固有色是光照下的物理色。
①消色物體。黑、灰、白物體具有非選擇性吸收特性,吸收的各種波長的色光是等量的,反射的光與入射的光的光譜成分是相同的。光源照射量=物體吸收量+物體反射量。消色物體反光率決定消色物體的灰度。例如,白光照射到消色物體上,消色物體反光率大于75%呈白色,小于10%呈黑色,在75%~10%呈灰色,反光率為18%呈中灰色。又如,紅光照射時,消色物體呈紅色;紅光和綠光同時照射時,消色物體呈黃色(加色效應)。
②彩色物體。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等彩色物體具有選擇性吸收特性,吸收的各種波長的色光是不等量的,反射的光與入射的光的光譜成分是不相同的。例如,白光照射到紅花上,只反射紅光,而吸收其他色光。又如,紅光和綠光同時照射到紅花上,紅花只反射紅光,而吸收綠光(減色效應)。
(4)色彩還原。彩色攝影講究色彩還原,還原什么?就是還原物體的固有色(真色),就是要排除不能再現(xiàn)景物固有色的光線因素(如用偏振鏡消除偏振光)。
光譜中色光的顏色。即用三棱鏡(有色散作用)把陽光分解成的紅光、橙光、黃光、綠光、青光、藍光、紫光等色光的顏色。
①光譜。由可見光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按其不同波長從最長(760納米)至最短(380納米)依次排列而成的連續(xù)圖譜??梢姽夤庾V,須通過三棱鏡才能看見。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之間是連續(xù)漸變的,目視無明顯界線。三棱鏡倒置,可將七色光合成白光。
②光譜色。光譜色是最純正最鮮艷的顏色,是色彩測定的基準色。景物的反射光的顏色均非光譜色,當代攝影所用彩色膠片和相紙所顯現(xiàn)的影像的顏色,遠不及光譜色純正、鮮艷,均含有微量的灰。
又稱三基色。等量相加成為白色的三種色。本指光譜色中的紅、綠、藍三種光色。因為紅、綠、藍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和,能得到光譜中其他色光,所以稱紅、綠、藍為三原色。三原色中的任何一種,不能由其余兩種合成。視覺三原色學說是彩色攝影、彩色電影、彩色電視的理論基礎。在彩色攝影中稱紅(Red)、綠(Green)、藍(Blue)為三原色,分別用R、G、B表示。
①兩原色相加成為間色。如紅與綠等量混合成黃,不等量混合成橙(紅多綠少),綠與藍等量混合成青,藍與紅等量混合成紫,這就有了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七色。在光譜中,橙光和黃光位處紅光與綠光之間,青光位處綠光與藍光之間,紫光位處藍光與紅光之間,故稱橙、黃、青、紫為間色。三原色中的任何兩種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能混合成無數(shù)種間色。
②兩間色相加成為復色。無數(shù)種間色中的任何兩種以不同的比例能混合成無數(shù)種復色。
③原色、間色和復色的總和構成自然界的色彩。三原色衍生無數(shù)間色,無數(shù)間色衍生無數(shù)復色。歸根結底,自然界的無數(shù)顏色均由紅、綠、藍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而來,所以稱紅、綠、藍為三原色。
④三原色等量相加成為白色。紅+綠+藍=白。
⑤三原色并列,色覺對比強烈。會感到紅的更紅,綠的更綠,藍的更藍。
⑥色光與色料。在攝影領域,色光的三原色為紅、綠、藍;在繪畫領域,色料(顏料)的三原色為紅、黃、藍。紅+黃=橙,黃+藍=綠,藍+紅=紫。橙、綠、紫稱間色,又稱二次色。